中共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
院党字【2021】004号 签发人:李庆春
中共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关于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发[2021]6号),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根据中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做好全校党员和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广大党员和师生中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爱党爱国情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为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建设区域特色高职院校目标贡献力量。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李庆春 陈国云
副组长:鲁守璞 武耀春
成 员:沈红学 马红建 康小强 董潇潇 邵春利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马红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目标任务
1、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100年来,党领导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战胜各种考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师生深刻铭记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巨大勇气、彰显的巨大力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尤其是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通过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乃至学校的建设历史、发展和变化,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伟大,切实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100年来,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师生牢牢铭记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100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觉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我们党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4、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10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来豫考察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与战略的高度,为河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师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100年来,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锻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师生始终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精神永不过时,高度珍视精神财富,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在伟大斗争中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6、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100年来,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师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汲取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经验教训,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
三、学习教育时间和范围
1、党史学习教育时间安排为2021年全年。学习教育范围为全校师生,重点是全体党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分别制定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工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会和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带头开展学习;各系部总支、支部和各基层党组织要利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和教师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做到学习有笔记、思想有感悟、实践有行动;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在学习上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在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总支、支部书记至少要为所在部门或党支部党员教职工讲一次党史学习专题党课;以党校为依托组织做好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发挥统一战线工作职能,组织引导学校民主党派以及广大党外教师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的向心力。
2、组织开展党史学习专题培训。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2021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任务。充分用好河南当地红色资源,结合学习教育内容组织党员和师生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线上学习培训优势,举办党史微党课、微故事、微朗读、微分享等活动,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答活动,深化广大党员和师生对党史内容的学习掌握。
3、组织开展党史进课堂活动。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学生党史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列入思政课重要内容,其他课程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探索课程思政突破创新,做到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4、组织开展学党史校园文化活动。邀请省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优秀党员先进和模范典型来学校为师生开展党史学习宣讲;围绕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组织广大师生创作编排反映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成就、伟大精神等题材的各类文化作品,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歌咏比赛、朗诵会、音乐会、书画展、校园文化节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形式进行各层次展演;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学党史读书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党史优秀图书推介、读书心得分享、主体征文等方式,激发广大师生阅读优秀党史书籍的热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组织师生收看优秀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省市举办的线上、线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历史性成就,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情怀。
5、组织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广泛开展党史学习宣传。刊发党史学习资料、师生学习党史活动动态;学校微信公众号、各系部和各部门官网、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每月至少推送2条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工作动态、党史知识或有关文章。
6、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统一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结合实际,重点是深入师生群众,了解并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诉求和关切,使他们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学校改革和发展;同时,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师生进中牟县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帮助人们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中。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抓实抓好,各系总支、支部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制定本单位学习方案。以上率下、压紧压实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2、夯实工作责任。各系和部门基层党组织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扛起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对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作出安排部署,针对党员教师、党外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3、加强督促指导。领导小组每个月采取随机抽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加强对各系、各部门进行的督促指导,确保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推进。认真做好简报编发工作,并定期向省市相关部门报送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信息。
4、把握正确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5、坚持统筹兼顾。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党的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等工作结合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带领广大师生勇担当、善作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6、做好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橱窗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动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将学校重大活动、亮点特色和好的经验做法等向省市主流媒体报送,展示学校学习教育成果,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