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
审核: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6-04-20
点击: 3263次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当代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代表,是祖国的栋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出新一代具有优良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者的光荣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今社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和发展需求等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也表现出了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的身心现状、身心发展规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他们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德育教育者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适应新形式,采取新措施,切实加强德育教育,使在校学生真正实现高技能、高素质的人生定位。为此,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对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这些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优势和不足。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方向模糊,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欠缺政治敏感度
部分大学生对党团组织热情度低,入党动机趋向实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自由主义倾向较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部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淡化,对社会焦点问题、重大事件都缺乏关注的热情,甚至漠视国家的命运,民族安危。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大学生学习动机趋向多元化,也呈现出较为世俗的动机,行为、方式、层次上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仍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目前,大学生理解的“学习”内涵过于狭窄,他们仅仅倾向于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忽视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则只将眼光局限于所学专业的课本上,很少涉猎相关知识或其他专业书籍,导致知识面狭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
(三)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世俗化和功利性,学生心态更加复杂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个人利己主义、功利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也有学生仍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至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等想法;在大学生中也存在惟利是图,不择手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在个人信仰和人生态度体验上还存在着消极、悲观的一面,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是非观念淡薄;部分学生还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信度下降。
(四)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症、网络孤独症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人的健康成长很为不利。
(五)传统的社会道德责任面临挑战
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普遍关心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对社会道德规范尤其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又不愿过多的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影响,注重追求个人自由和利益,社会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基础文明程度得不到提高。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并不在意,在一些大学生眼里,把节约等同于吝啬。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根本原因分析
高职业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表现新的特点和趋势,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新形势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21世纪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困难同在的丰富多彩的新世纪。近年来,社会大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国际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国际间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同时,面对的矛盾和斗争也更加尖锐复杂化。国际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用他们的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来腐蚀我们年轻人的思想,一些思想免疫能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侵蚀而自甘堕落;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高等教育自身来看,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高校进一步大学生扩招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大,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心理压力增加,如果大学生没有被正确引导,找不到有效的发泄途径,加之他们自我调控能力缺乏,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原有学习取向产生了偏差,让他们感到学习无用,前途无望。
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网络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信息,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局限,学生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影响,呈现现多元化的现象,网络负面作用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
(二)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1、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上认识不到位。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对专业知识教育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把教书育人、授业传道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高校形式上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程度得到了加强,学校各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共同参与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这些高校实际上没有形成相应的科学、简明、可操作性较强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没有一套明确的能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检查、督导、评估有效工作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应付式的德育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朝着非健康的方向发展。
2、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模式存在问题。人的思想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德育教育工作就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其工作方法不能采取简单,生硬措施,以理服人,以德服众,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要以疏导为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理论教育方式往往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灌输性的方式,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不足以触及学生内心,对大多数的传统的政治理论进行简单、生硬地阐述,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分析,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枯燥,乏味,政治理论没有武装学生的头脑,德育理论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德育教育互动性的少, 强迫的多、自愿的少, 被动接受教育的多、主动自我教育的少,导致了学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的产生。
从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上看,存在单调、落后的问题。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明显缺少创新,缺少活力和源泉,教育模式拘泥,同时研究探索的少,表面应付的多、深入细致的少,导致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的现象的产生,其工作结果是工作做了很多, 活动搞了不少, 辛苦没少付出, 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真正的费力不讨好。
3、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上存在问题。就德育教育内容而言存在抽象、空洞、模糊,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的问题。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仍然以传统的政治理论及日常的管理和活动为主,缺少新时代特性,没有更深入地触及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缺乏相应的实用价值。不能给学生的思想以震撼, 存在作表面文章的现象;不能很好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认识不清。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的本身有其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维,因而德育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特点,而现在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与新形势相衔接,而往往是老调重谈、千篇一律,不切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作表面文章的现象。
(三)德育教育对象自身特殊性问题
1、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缺泛正确的认识,自信心不足。高职大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是高考失利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被迫无奈地选择了上职业院校,他们没有没有考好,没有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内心充满了失望自卑和深深的遗憾。部分学生从此一蹶不振,信心一落千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一是对自己的将来的就业心中无底;二是对在大学期间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把握不足,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高考成绩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差很多,学习考试有压力,厌学情绪等;三是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自信,感到迷茫。
2、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大学时代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型时期, 心态比较复杂,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多,思想的冲突也强烈,在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克服很多的困难,不断战胜自我。特别是现在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在长辈们的高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考上了大学就离开家,离开父母的保护独立生活,独立完成着学业、独立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 对于处在转型中的这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优越感与实际生活中的不近人意,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和矛盾,是一种过高估计自己的表现,这种心理在短时间难以一下适应过来,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偏激性的过急行为。
3、大学生虽然对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等问题有了一定的积极认识,但总的来说,他们还不成熟。这。同时大学生的功利意识较强,在行为道德要求和行为利益要求的选择上,一些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后者,因而容易导致大量的非道德现象的发生。
三、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途径的分析
新的形势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认为其根本的途径应当就是把握时代的特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方法的基础之上,充实新内容,积累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大学生的德育理论教育
重视意识反作用,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改造他们思想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认识能力;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努力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这要求我们硬化内容,发挥高校中德育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上深层次的问题。
(二) 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建设
1、提高德育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素养,博深的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全新的思想观念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等等,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形势分析,系统地掌握人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的综合学科知识,通晓中外历史包括科学技术史,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工作,由次可见,德育教育者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搞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高校要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不断地壮大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制度化、科学化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程序要求,使工作有章可循,并将其纳入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教师法之中,应将学生德育教育队伍视为学校党政管理骨干队伍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骨干队伍的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强、配足高校学生专职政工队伍,加大“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注重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3、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直接和大学生接触,对学生了解最深入,对学生的具有直接性影响,是给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度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好坏。因此,我们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逐步推进:一是端正辅导员的思想认识。对辅导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要把服务学生放在第一位,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学会包容, 执著进取, 把握工作成功的机遇。二是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每个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保证学校辅导员的总体数量能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落实的需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得到顺利的完成。同时对辅导员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现年度工作目标量化管理的制度,实行辅导员工作业绩与效益挂钩,年初签订工作责任状,年底对照逐条评估;另外逐步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辅导员工作有压力,同时有动力、有激情,工作热情度高。三是逐步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辅导员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高校应采取不同的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能够提高对学生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学生的管理和繁重复杂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德育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状况,是大学生精神面貌主要标准之一,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正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1、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热爱祖国是高校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政治素质。德育理论和教育工作者,应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实际国情及改革开放30 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时刻关心民族命运、关心国家安危和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进一步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各高校可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观看革命教育影片,组织大学生开展普 “五·四”、“一二·九”纪念活动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把学生的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当前、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而不懈奋斗。
2、广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因素,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中也不免出现一些与之相悖的社会现象,导致了一些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缺失。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提倡勤俭节约的思想,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如今,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论文等不诚信现象也屡见不鲜,着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让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马志强.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J].德育教育,2001,(5)
[2] 周化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10,(6),33-34.
[3] 蒯正明.近年来大学生德育状况调查研究综述[J]. 德育教育研究, 2009,4,25 ,(2) ,56-57.
[4]张丽娜.浅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2005,(4).
[5]宁艳红,胡颖.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9,(2),105-106.
[6] 刘志林.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 社科纵横,2010,25(2),148-149.
[7] 赵红霞,慎玲.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11),115-116.
[8] 张继全.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广西轻工业,2008,(7),132-133.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这些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优势和不足。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方向模糊,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欠缺政治敏感度
部分大学生对党团组织热情度低,入党动机趋向实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自由主义倾向较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部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淡化,对社会焦点问题、重大事件都缺乏关注的热情,甚至漠视国家的命运,民族安危。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大学生学习动机趋向多元化,也呈现出较为世俗的动机,行为、方式、层次上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仍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目前,大学生理解的“学习”内涵过于狭窄,他们仅仅倾向于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忽视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则只将眼光局限于所学专业的课本上,很少涉猎相关知识或其他专业书籍,导致知识面狭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
(三)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世俗化和功利性,学生心态更加复杂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个人利己主义、功利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也有学生仍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至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等想法;在大学生中也存在惟利是图,不择手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在个人信仰和人生态度体验上还存在着消极、悲观的一面,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是非观念淡薄;部分学生还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信度下降。
(四)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症、网络孤独症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人的健康成长很为不利。
(五)传统的社会道德责任面临挑战
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普遍关心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对社会道德规范尤其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又不愿过多的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影响,注重追求个人自由和利益,社会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基础文明程度得不到提高。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并不在意,在一些大学生眼里,把节约等同于吝啬。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根本原因分析
高职业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表现新的特点和趋势,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新形势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21世纪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困难同在的丰富多彩的新世纪。近年来,社会大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国际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国际间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同时,面对的矛盾和斗争也更加尖锐复杂化。国际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用他们的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来腐蚀我们年轻人的思想,一些思想免疫能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侵蚀而自甘堕落;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高等教育自身来看,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高校进一步大学生扩招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大,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心理压力增加,如果大学生没有被正确引导,找不到有效的发泄途径,加之他们自我调控能力缺乏,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原有学习取向产生了偏差,让他们感到学习无用,前途无望。
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网络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信息,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局限,学生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影响,呈现现多元化的现象,网络负面作用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
(二)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1、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上认识不到位。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对专业知识教育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把教书育人、授业传道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高校形式上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程度得到了加强,学校各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共同参与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这些高校实际上没有形成相应的科学、简明、可操作性较强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没有一套明确的能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检查、督导、评估有效工作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应付式的德育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朝着非健康的方向发展。
2、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模式存在问题。人的思想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德育教育工作就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其工作方法不能采取简单,生硬措施,以理服人,以德服众,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要以疏导为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理论教育方式往往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灌输性的方式,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不足以触及学生内心,对大多数的传统的政治理论进行简单、生硬地阐述,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分析,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枯燥,乏味,政治理论没有武装学生的头脑,德育理论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德育教育互动性的少, 强迫的多、自愿的少, 被动接受教育的多、主动自我教育的少,导致了学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的产生。
从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上看,存在单调、落后的问题。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明显缺少创新,缺少活力和源泉,教育模式拘泥,同时研究探索的少,表面应付的多、深入细致的少,导致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的现象的产生,其工作结果是工作做了很多, 活动搞了不少, 辛苦没少付出, 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真正的费力不讨好。
3、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上存在问题。就德育教育内容而言存在抽象、空洞、模糊,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的问题。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仍然以传统的政治理论及日常的管理和活动为主,缺少新时代特性,没有更深入地触及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缺乏相应的实用价值。不能给学生的思想以震撼, 存在作表面文章的现象;不能很好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认识不清。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的本身有其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维,因而德育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特点,而现在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与新形势相衔接,而往往是老调重谈、千篇一律,不切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作表面文章的现象。
(三)德育教育对象自身特殊性问题
1、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缺泛正确的认识,自信心不足。高职大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是高考失利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被迫无奈地选择了上职业院校,他们没有没有考好,没有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内心充满了失望自卑和深深的遗憾。部分学生从此一蹶不振,信心一落千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一是对自己的将来的就业心中无底;二是对在大学期间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把握不足,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高考成绩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差很多,学习考试有压力,厌学情绪等;三是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自信,感到迷茫。
2、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大学时代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型时期, 心态比较复杂,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多,思想的冲突也强烈,在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克服很多的困难,不断战胜自我。特别是现在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在长辈们的高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考上了大学就离开家,离开父母的保护独立生活,独立完成着学业、独立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 对于处在转型中的这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优越感与实际生活中的不近人意,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和矛盾,是一种过高估计自己的表现,这种心理在短时间难以一下适应过来,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偏激性的过急行为。
3、大学生虽然对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等问题有了一定的积极认识,但总的来说,他们还不成熟。这。同时大学生的功利意识较强,在行为道德要求和行为利益要求的选择上,一些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后者,因而容易导致大量的非道德现象的发生。
三、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途径的分析
新的形势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认为其根本的途径应当就是把握时代的特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方法的基础之上,充实新内容,积累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大学生的德育理论教育
重视意识反作用,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改造他们思想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认识能力;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努力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这要求我们硬化内容,发挥高校中德育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上深层次的问题。
(二) 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建设
1、提高德育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素养,博深的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全新的思想观念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等等,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形势分析,系统地掌握人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的综合学科知识,通晓中外历史包括科学技术史,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工作,由次可见,德育教育者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搞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高校要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不断地壮大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制度化、科学化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程序要求,使工作有章可循,并将其纳入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教师法之中,应将学生德育教育队伍视为学校党政管理骨干队伍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骨干队伍的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强、配足高校学生专职政工队伍,加大“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注重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3、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直接和大学生接触,对学生了解最深入,对学生的具有直接性影响,是给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度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好坏。因此,我们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逐步推进:一是端正辅导员的思想认识。对辅导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要把服务学生放在第一位,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学会包容, 执著进取, 把握工作成功的机遇。二是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每个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保证学校辅导员的总体数量能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落实的需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得到顺利的完成。同时对辅导员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现年度工作目标量化管理的制度,实行辅导员工作业绩与效益挂钩,年初签订工作责任状,年底对照逐条评估;另外逐步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辅导员工作有压力,同时有动力、有激情,工作热情度高。三是逐步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辅导员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高校应采取不同的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能够提高对学生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学生的管理和繁重复杂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德育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状况,是大学生精神面貌主要标准之一,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正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1、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热爱祖国是高校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政治素质。德育理论和教育工作者,应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实际国情及改革开放30 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时刻关心民族命运、关心国家安危和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进一步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各高校可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观看革命教育影片,组织大学生开展普 “五·四”、“一二·九”纪念活动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把学生的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当前、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而不懈奋斗。
2、广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因素,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中也不免出现一些与之相悖的社会现象,导致了一些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缺失。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提倡勤俭节约的思想,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如今,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论文等不诚信现象也屡见不鲜,着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让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马志强.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J].德育教育,2001,(5)
[2] 周化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10,(6),33-34.
[3] 蒯正明.近年来大学生德育状况调查研究综述[J]. 德育教育研究, 2009,4,25 ,(2) ,56-57.
[4]张丽娜.浅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2005,(4).
[5]宁艳红,胡颖.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9,(2),105-106.
[6] 刘志林.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 社科纵横,2010,25(2),148-149.
[7] 赵红霞,慎玲.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11),115-116.
[8] 张继全.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广西轻工业,2008,(7),132-133.